首页 » 江苏省 » 南通市 » 崇川区 » 狼山镇街道 » 狼山 » 大观台

大观台, 狼山镇街道 (狼山)

最近命名的建筑物

  • - 141 m
    大圣殿供大圣菩萨,其像身披龙袍,头戴毗芦帽,右侍弟子慧岸,左胁弟子木叉,其殿两侧塑“二十诸天”,额曰“功昭淮海”,为清同治皇帝赐书。大圣菩萨本称僧伽,在历史上确有其人。《宋高僧传•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传》载:“僧伽者,葱岭北何国也,详其何国,在碎叶国东北,是碎叶附庸耳。伽在本土少而出家,为僧之后,誓志游方,始至西凉,次历江淮。当龙朔初年也,登即隶名山阳龙兴寺,自此始露神异。尝卧贺跋氏家,身长其床榻各三尺许,莫不惊怪,次现十一面观音形,由此奇异之踪,旋萌不止。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,遣使诏赴内道场,帝御法筵,言谈
  • - 117 m
    南通有首民谣:“南通三座塔,角分四六八。两塔平地起,一塔云霄插。”这三塔分别是城内的光孝塔,城东的文峰塔和狼山的支云塔。支云塔在狼山绝顶之处,位于圆通宝殿后,大圣殿前。支云塔按明《狼五山志》及顾养谦《重修狼山寺记》所说,唐总章二年即已建山顶浮图,但当时浮屠形制不为史载。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,智幻主狼山时又率众修塔,即今天的支云塔。这次修建,形成了今天支云塔的基本规模和形制。明人窦承芳《登狼山》诗谓:“上耸凌宵插汗七级之浮图。”明时支云塔曾毁,屡加修葺,“成化十六年寺灾浮图毁,十八年户侯王纲,僧德清等募建僧
  • - 87 m
    萃景楼后为圆通宝殿。圆通宝殿昔为僧伽殿。明正德七年间,因刘六,刘七义军据此,遭官兵火毁。此役 官府以为得到江神之助,故通州知州高云朋奏请朝廷重修,将原大圣菩萨像移于支云塔后殿内供奉。正德九年,知州蒋孔 又奉旨重修,并改为“江海神祠”,祭祀江神。每年的七月十九日,南通地方长官都要来此代皇帝祭祀江神。嘉靖三十八年江海神殿灾,至万历乙卯重修。清初改尊观音菩萨,后又改称禹王殿。现为塑大势至菩萨圆通宝殿。 大势至菩萨,按佛典所说:“佛有大势力,能断众生之烦恼,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,谓“大势至”。大势至菩萨和阿弥陀佛观
  • - 49 m
    萃景楼在山顶山门后,楼纯为木结构,依势突出。其下“更上一层”匾为清代通州知州唐仲冕所写。萃景楼今为二层,略成凹形,下有通道,北有两翼厢房,其上为茶室,现挂有重要人物来访的照片和书画作品。北面突出一小楼为戏楼。 萃景楼东顾大海,南瞰长江,吴楚烟云,一览周尽。宋时为三会亭,“宋薛球、臧师颜、吴天常皆故人,会此,因名”。后废(今狼山北麓“题名坡”亦有提刑薛球、太守臧师颜的题名)。明初此地为庙门,正德五年(公元1510年)刘六、刘七发动起义,“横行齐鲁赵魏徐沛间,窃名号,执王臣,截漕河,攻宗藩……焚戮东南五省,莫

最近服务

宗教中心

教育

旅游

其他

 OSM Tags

area
description大观台建于明嘉靖十八年,是狼山观景的最佳之处。当时通州同知舒缨将山顶庙门前移于今址,又扩其前地为台,初称大观音台。后以此台四望无际,洋洋大观,遂称大观台。
街道类型行人
名称大观台